您的孩子會送東西給別的小朋友討好人家嗎?會因為好朋友和別人玩而傷心嗎?孩子年齡不同會有不同的交友特性……

 
不同的年齡與生活經驗,都會影響一個人對朋友的定義。對幼兒來說,朋友可能是「會一起玩的人」、「互相知道名字」及「不會搶對方的東西」。
 
由於年齡的特性及個別差異,幼兒在和友伴互動的過程中,「經驗」成為最好的老師,透過類似的經驗,幼兒學會如何與別人相處、如何解決問題(特別是友伴關係問題),學習建立自己的價值觀與行為模式。而在這樣的歷程中,爸媽所能給予最大的幫助就是︰瞭解、支持與示範,提供技巧的指導,例如︰主動和人打招呼、樂於借東西給別人、擅長某種遊戲、熟悉同儕間的語言或動作,這麼一來就能幫助孩子找到「同一國」的人。

不同年齡孩子結交朋友時的特性
  年齡    友伴關係特性
三歲 ● 社會行為還不很成熟,但喜歡朋友。
● 開始注意別人的感受與看法。
● 除了特別要好的同伴外,通常隨著遊戲更換朋友。
四歲 ● 喜歡「朋友」這個字眼,常掛在口頭上。
● 對同學有認同感,喜歡帶東西與朋友分享。
● 樂於玩合作性遊戲,懂得邀朋友玩。
● 開始有領袖人物出現,也會形成較持續的友誼。
五歲 ● 與同齡孩子相處愉快,較易服從大孩子的話。
● 喜歡討好別人,獲得肯定。

 

深入閱讀(原文出處): https://parents.hsin-yi.org.tw/Library/Article/1104

文章標籤

文山附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能溫和堅定,誰想要對孩子發脾氣?
孩子面對的「成長壓力」,其實不亞於成人的生活壓力。之所以「難纏」,是因為身心正面臨父母可能不知道的重要發展。
重要發展一:感受並學習處理更多的情緒
小人兒的心中,每天都有好幾種情緒在作怪:恐懼、害羞、嫉妒等。很多情緒都是孩子第一次經驗到,他必須面對並處理這些情緒,對他來說是人生的大課題。
父母可以怎麼做?
1.抒解他的情緒
2.教他更好的情緒表達方式
3.建議他另外的解決之道
重要發展二:是個追求自主的探險家
孩子想知道這東西是什麼?可以做什麼用?能夠打破嗎?透過接觸把事情弄清楚,是個停不下來的小探險家。這些探險幫助他建立自主能力,分辨人我,了解自我地位。
父母可以怎麼做?
1. 給他無障礙探索環境
2. 教孩子如何安全探索
3.引導他達成目標
重要發展三:變得更為倚賴
重要發展四:公然挑戰父母,愛說「不要!」
重要發展五:以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
用「體諒」取代「耐心」
......深入閱讀(原文出處):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31979
文章標籤

文山附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1.jpg

4-2.jpg

4-3.jpg

4月份午餐【上弘便當工廠】https://sites.google.com/mail.wses.tc.edu.tw/wseslunch/%E9%A6%96%E9%A0%81

文山附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地文化得探討-保安宮

這週四參觀保安宮,由林主任帶著這群好奇的孩子們一一探就,建築物上的圖騰,廟與掛的物品...等等

孩子對天橋也特別有感覺,

IMG_3421.JPG

IMG_3443.JPG

IMG_3445.JPG

IMG_3452.JPG

IMG_3456.JPG

IMG_3458.JPG

IMG_3478.JPG

IMG_3483.JPG

IMG_3490.JPG

IMG_3495.JPG

IMG_3498.JPG

IMG_3504.JPG

IMG_3513.JPG

IMG_3514.JPG

IMG_3518.JPG

IMG_3528.JPG

IMG_3538.JPG

許多孩子對這座天橋都沒走過

文山附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25~3/26廚工特休請假,因此3/24~3/26點心有異動

3/31因國小舉辦全校兒童節活動,因此將DIY潤餅改為4/1,3/31早點改為鮭魚粥

如下圖3月點心異動表.jpg

文山附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其實孩子是說真話還是說謊,當爸媽的多少能看出一些端倪,但很多時候,爸媽都已經清楚地明示孩子要說實話了,為何孩子還是會選擇說謊呢?孩子明明就知道不可以說謊,說謊會被罰,還是決定不說真話,到底心裡在想什麼?

孩子對於說謊的定義和大人是不一樣的,4歲前的孩子不太能區分謊言和真實,他們也不會故意欺騙,雖然他們說話可能會誇大,但裡面有真實的部分,所以對他們而言不是騙人。而四歲後的孩子對於錯誤的話,是不會考量說者的意圖,一律視為謊話、欺騙,大約要到8歲過後,比較能區分出是欺騙還是無意的,在道德上,這時候都會覺得說謊是不對的事。

不同年紀的孩子,不說真話的原因可能不盡相同,一開始比較因為避免懲罰,不想要陷入麻煩,後來會考量自己的利益而說謊,接著會為了自尊與面子說謊,最後會為了顧慮他人感受而說謊。孩子不說真話的原因,大約包括有:

1.想要遮掩錯誤:因為做錯會被懲罰。

2.怕被認為是壞小孩:這也是為何孩子明知不能說謊還說謊的原因,因為承認說謊豈不是更壞。

3.逃避不想去做的事:例如不想要去刷牙,所以謊騙自己已經刷過牙了。

4.想讓自己能去做某事:例如練完琴才能去看電視,結果才練個幾首就說自己全部練完了。

5.想讓對方刮目相看:例如明明就不會下棋,同學在討論下棋時,就偏要跟同學說在家下棋都可以贏爸爸。

6.不想讓對方不開心:例如明明沒有很好吃,也要說媽媽煮的超級好吃,只是因為現在太飽吃不下……。

7.不想讓對方失望:例如在學校明明被罵很慘,回家也要跟媽媽說今天在學校表現很好,老師還誇獎自己。

8.已經太習慣說謊:過去已經有很多說謊的經驗,例如常常從學校拿東西回來都說是老師或同學給的,其實是自己拿的,由於之前都成功,因此就會更常說謊,覺得有用。

9.覺得這樣很有趣:這是故意欺騙,覺得對方的反應會很有趣、好玩,就像「狼來了」的故事中放羊孩子的心態。

10.想要保留隱私權:通常大一點的孩子才會這樣,例如明明在學校有交友方面的困擾,回到家,大人問起,還是要說沒甚麼事,都很好……。

深入閱讀(原文出處): https://www.leaderkid.com.tw/2021/03/04/100031/2/

文章標籤

文山附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1694.JPG

IMG_1695.JPG

119620.jpg

IMG_2002.JPG

IMG_2013.JPG

IMG_2024.JPG

IMG_2030.JPG

IMG_2032.JPG

IMG_2037.JPG

IMG_2040.JPG

IMG_2043.JPG

IMG_2049.JPG

IMG_2056.JPG

IMG_2059.JPG

IMG_2060.JPG

IMG_2076.JPG

IMG_2077.JPG

IMG_2091.JPG

IMG_2118.JPG

文山附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是誰留下的痕跡?

    這學期課程走向,除了學習區之外,老師計畫帶孩子認識文山國小週遭環境,探訪在地社區,了解在地的文化與歷史。

    老師以繪本是誰留下的痕跡?引起動機,晚霞是一天結束留下的痕跡;落葉是一年即將過去的痕跡;泥地上的腳印與樹葉上的破洞,是誰留下的痕跡呢?是動物、毛毛蟲曾經在這裡覓食駐足的痕跡。山林、岩石、河川,大自然在他們身上留下的痕跡變成美麗的風景,斑駁的老宅、爬滿藤蔓的廢墟,時間歲月在他們的身上留下許多痕跡,一個痕跡就代表一個故事,老師希望帶孩子進行社區巡禮時,透過孩子的雙眼,觀察周圍環境,了解背後曾經發生的故事。

    故事後的團體討論與發表,老師請孩子想一想~教室裡哪裡有痕跡?做什麼事會留下痕跡?

安巧說:臉上用彩繪筆畫上圖案,會有痕跡 。        

昀儒說:摺紙時,色紙留下痕跡。

薇心和薇亘說:吃過食物後,嘴巴和桌子會留下痕跡。

允翔說:當小幫手拖地時,拖把會在地板上,留下有深有淺的痕跡。

倢仰說:書上會有翻閱的痕跡,老師再問:新書的痕跡多?還是舊書的痕跡多? 大家異口同聲說;舊的書痕跡多,老師接著舉例:就像臉上的皺紋,這是時間歲月留下的痕跡

    我們在校園尋找痕跡,承衛發現地上有水留下痕跡,他推測是黃媽媽澆花時留下的,也可能是昨晚下雨,天氣留下的痕跡;維麟發現地上有油漆的痕跡;小朋友和老師一起找到的痕跡有:地上的白色點點是小鳥大便時留下的痕跡、掃把及垃圾桶是哥哥姐姐打掃留下的痕跡、牆上有哥哥姊姊彩繪作品的痕跡。最後,我們在樹下的沙地上輕輕踩下我們的腳印,這是我們曾經來過這裡的痕跡。

     我們走出校園外尋找痕跡,大家發現馬路地上有神秘的數字與符號,丞劭說:這是違規停車,警察及拖吊車留下的記號,老師認為有可能是路面即將進行施工與測量馬路距離的數字符號,後來,在路旁的電線桿,找到答案了!我們發現貼著一張路面翻修施工公告,原來這些神秘的數字與符號是路面即將進行施工的痕跡。

     馬路上留下的菸蒂,孩子發現了!老師提醒孩子,愛護環境勿亂丟垃圾,不要讓美麗的大自然留下不好的痕跡。

     在一棟民宅前面,我們發現阿公叔叔伯伯們正在為地板塗上水泥,他們用工具將鋪上水泥的地面抹平,不留下痕跡,但是,接下來,叔叔卻將掃把在抹平的地面上,掃一掃,留下輕微的痕跡,孩子們詢問:為什麼掃把要在抹平的地面上,留下痕跡呢?叔叔告訴我們:痕跡會讓地面粗糙,避免光滑的地面讓人滑倒。 原來,痕跡代表著故事,痕跡也有功能與意義。

 待續~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文山附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章標籤

文山附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多少有些令爸媽頭痛的壞習慣,一再提醒或一再教導都無效時,難免會惹得爸媽一肚子火,明明孩子就不笨,怎麼這些小習慣就是改不過來呢!這是因為沒有用對方法。

心理學中的行為改變技術,相當強調分析行為的前因後果,而行為之後的結果,常是影響這個行為會不會再次產生的重要因素,也就是說,想要改變孩子的不良習慣,讓孩子承擔行為的後果,會比懲罰(與行為本身的關聯較小)來的有效。

8個孩子常見的壞習慣,該這樣教

深入閱讀(原文出處): https://www.leaderkid.com.tw/2021/03/03/100017/

文章標籤

文山附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