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了,有老師觀察到,許多孩子握筆拿不穩、寫字歪七扭八,而且總是寫一下作業就喊「手好痠」⋯⋯你家孩子也有類似的困擾嗎?專家指出,這可能是手部小肌肉無力惹的禍。
為什麼孩子總是手部無力?四季藝術幼兒園教學主任邱冠意觀察,受到疫情影響,孩子戶外活動的次數減少,連帶少了許多手部探索、抓握物品的機會,影響小肌肉發展。
不只受到疫情影響,兒童職能治療師張旭鎧指出,家長因為疼愛孩子,經常替孩子綁鞋帶、開水壺等,導致孩子缺乏訓練手部肌肉的機會;以及現在小孩缺少堆積木或組玩具的抓握練習,反而是用3C 情形普遍,若光是看著螢幕、無需出力,都是近年來孩子小肌肉力量、手眼協調能力不足,或小肌肉張力偏低的原因。
小肌肉無力看似是單一的發展問題,卻容易影響孩子的身心與情緒。兒童職能治療師吳姿盈說明,許多小肌肉發展遲緩的孩子,在進入幼兒園後,會因為畫畫或勞作速度總是比同儕慢、更容易累,難以順利跟上團體進度;穿襪子、穿衣服等生活自理上也會處處碰壁。升上小學後,也會因為拿不好筆、寫字歪歪扭扭,需要花更多時間寫功課;當挫折感不斷累積,就會延伸成為孩子的情緒問題。
參考分齡行為發展重點 提早注意警訊
想知道孩子是否具備該有的小肌肉發展,吳姿盈從分齡發展表中挑選出幾項行為發展重點,分享給家長參考。她表示,當孩子有一半以上無法達成,就是警訊:
- 0~6個月:寶寶能夠伸手抓到眼前的物品;玩弄手中的物品;有能力將手上的物品放入口中。
- 6~12個月:寶寶能夠將一手上的物品轉移至另一手抓握;兩隻手同時拿著兩項物品並彼此敲打;可以伸出手指,觸碰或指認物品給大人看;可以拍手、翻動厚紙板書。
- 1~3歲:孩子可以用前三指(大拇指、食指、中指)捏起小物品;能夠投硬幣、串珠、疊高3~5個大積木;能以「拳握」方式抓住畫筆進行塗鴉;可以接住皮球
- 3~4歲:孩子出現三點或四點的握筆方式;能夠著色、畫出圓形、用剪刀剪出直線;可以玩樂高等可拼接的積木
- 4~6歲:孩子可以用剪刀剪出形狀;能夠流暢運筆,能夠仿寫出簡單符號等。
吳姿盈也特別提醒,倘若幼兒已經4歲以上,依舊用拳握方式握筆、沒有自然發展出用前三或四指握筆方式,是小肌肉無力的重大警訊,需要注意。
專家分享 5招訓練小肌肉
想鍛鍊孩子的小肌肉,張旭鎧與吳姿盈建議,家長可以這麼做:
-
玩黏土:張旭鎧指出,捏黏土時,孩子可以觀察到自己手指頭的個別動作、同時動作、不同方向動作,過程中能夠使用不同力度跟角度,非常適合兒童訓練小肌肉;家長在家也可以讓孩子揉麵團,還能訓練孩子製作餐點的能力。
-
沙包遊戲:拋接沙包的過程,孩子可以操作抓、放、翻等的動作,除了訓練手眼協調、雙手協調之外,孩子也會學習力量的控制。
-
摺紙練習:有些孩子摺紙時,總是無法壓緊折線,或許正是因為孩子小肌肉力量不足。張旭鎧建議,3歲後的孩子就可以從最簡單的紙飛機開始學習摺紙,增進孩子手部小肌肉與手腕的力量。
-
魔鬼氈黏貼版:家長可以使用魔鬼氈在厚紙板上自制黏貼版,讓孩子將不同圖樣貼上、撕下。當孩子貼上圖樣時,可以訓練孩子的精細動作,撕下時則能鍛鍊小肌肉。
-
投硬幣:吳姿盈說,讓孩子將硬幣、彈珠、小卡片投進小洞中,對小肌肉是很好的練習,家長未必要花錢買撲滿,將家裡的罐子或紙箱挖出大小合適的孔洞,就可以讓孩子練習。
吳姿盈也提醒,讓孩子多多參與日常生活中的家事,例如擦桌子、擰抹布、澆花、洗葡萄或番茄等小顆且容易抓握的水果,都是很好的練習,同時能學習生活自理。吳姿盈說,如果家長發現孩子有小肌肉發展問題,可以視情況尋求醫師或治療師的評估,提供更專業的改善方式。
(責任編輯:實習編輯莊蕙慈)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