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個方式好好說:以正向告知取代負向提醒

我們都習慣用負面的提醒,「不能這樣,不能那樣」試著透過這樣的警告,來達到讓孩子遠離危險。但往往負面的提醒,卻會讓孩子過度去注意我們所提醒的事物,同時也讓孩子感受到,你對我的不信任。

 

 

在許多的場合,你會看到許多的提醒,例如在高鐵站看到「禁止攀爬」的字眼。這四個字讓自己一直有個想法:或許對於一般人、大人,或是可以自我控制的孩子,這樣的提醒可能不覺得什麼,反正你也不會去做。

但對於有些年幼的孩子,或特殊需求孩子,例如發展遲緩、智能障礙、自閉症、亞斯伯格症、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等,與其告訴孩子禁止攀爬,或許換個方式,告訴孩子我們坐在位置上。我們都習慣用負面的提醒,試著透過這樣的警告,來達到讓孩子遠離危險。

只是對於以上這些孩子來說,往往負面的提醒,卻讓孩子過度去注意我們所提醒的事物。原本不會攀爬的,或許因為我們說了,他可能就去做了。同時,負面的提醒,並不等同於孩子就知道該如何正面的去做。負面的提醒往往也讓孩子感受到,你對我的不信任。

與其出現這樣的副作用,或許對於負向提醒,正向告知,二選一,我想對於年幼與特殊需求孩子,直接告訴他們怎麼做,會比較適切。因為當孩子知道怎麼做,孩子就可以避免去做眼前不該做的事。生活中,這樣的經驗處處皆是,例如等待電梯,與其我們告訴孩子不要去玩電梯,怕孩子手會被夾到。倒不如,告訴孩子,「我們好好的站在這裡。」

當我們好好的站在等待區,孩子自然而然手就不會伸進電梯。與其我們告訴孩子「不要超越黃線」,倒不如告訴孩子「我們站在黃線後面。」與其告訴孩子「不要跑,慢慢走」,倒不如我們就直接告訴「我們孩子慢慢走。」對年幼的孩子或是上述所提到的特殊孩子,當面對我們告訴他兩件事,例如「不要跑,慢慢走」這時「跑」跟「走」都是動詞,對孩子來說都是一個印象深刻的動作。

但是,「不要」到底長什麼樣子?這時對孩子來說,印象是模糊的。反而當我們一直告訴他,不能這樣,不能那樣,不可以這樣,不行那樣。這時反而孩子的印象都在於我們所交代的那件事情。至於不能,不可以,不行長什麼樣?說真的,縱使你的雙手在胸前打一個大叉,這時對孩子來說還是很難懂。

與其負向提醒,倒不如,就讓我們好好說正向的話。

原文出處: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9416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文山附幼 的頭像
    文山附幼

    文山附幼@孩子的探索樂園

    文山附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