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出自願做家事、樂於助人的孩子?

如果一直勸阻孩子不要幫忙,他們會認為自己在這個家庭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不是玩樂就是走開,換言之,如果你不斷地告訴小孩:「不,你不能參與這件家務事。」孩子最後會相信你,然後再也不想幫忙,孩子們會理解成:幫助他人並不是他們的責任。

 

如何教出自願做家事、樂於助人的孩子?

shutterstock

本文重點摘要

瑪莉亞告訴我:「從第一天起,當他們很小的時候,妳就要開始向他們示範如何提供幫助。」

瑪莉亞.洛杉磯.敦布哥斯是一位完美的超級媽媽,她教導我們如何培養樂於助人的孩子,讓他們為自己在家裡負責的工作感到自豪,顯然她做得非常出色,將這種價值確實傳遞給她的大女兒安琪拉,而安琪拉不僅自願洗碗,在她媽媽外出辦事時也會打掃房子;瑪莉亞還有兩個年幼的女兒,分別是五歲和九歲,她們處於學習過程的不同階段,所以我們可以一窺這位媽媽如何隨著孩子的成長而調整訓練的方式。

耐心是一切的關鍵

因為這是關於學習自願做家務的事情,而學習通常需要數年的時間,瑪莉亞告訴我:「妳必須慢慢地、一點一點地教,總有一天孩子們會完全明白。」

換言之,教導孩子樂於助人有點像教孩子讀書或算數,你不能只是給一個四歲兒童口頭指示,把一張九九乘法表掛在冰箱上,然後期望年幼的孩子馬上知道三三得九、八四三十二。

做家務也是同樣的道理,你不能單純地掛上家務表,然後在你沒有要求的情況下,指望一個四歲小孩在每個星期二和星期四開始洗碗;正如瑪莉亞所說,你必須循序漸進地教孩子,你必須訓練他們,孩子們不僅要了解「如何」做家事,還要懂得「何時」該做家事,以及「為什麼」完成家務對於這個家庭和他們自己很重要、很有助益。

如果仔細推敲,家務表實際上可能會阻止小孩學習自發助人,為什麼?因為最主要的目標是讓孩子們關注周遭的世界,並且學習在需要的時機完成特定的家務,假設家務表指明小孩星期二洗碗、星期三掃地、星期五倒垃圾,孩子可能會歸納出這些任務是他們唯一需要做的,那麼在其他時間裡面他們會認為自己不需要關注周圍的環境,還有他們甚至可能忽視沒有列在圖表上的家務,到最後,這份圖表反而給予孩子和自發助人完全相反的訊息,表示「你的責任僅限於表格上的內容」。

就像父母教孩子學數學一樣,瑪莉亞也刻意地教她的孩子成為一位自動自發的小幫手,你可以將這個過程分解成三個關鍵步驟或階段,正如我們將在本書中看到的,這三個步驟互相結合成為一個非常強而有力的方法,可以將價值觀傳遞給孩子們,全世界不同的文化,包括西方文化,都能用這個方法來傳授給孩子各種重要的技能或價值。

好,我們開始吧。

對於像我一樣的西方父母來說,第一步絕對是違反直覺的,你必須做出自己認為幾乎不合理的事情:把任務交給家中最不稱職的成員。

重視學步兒童的企圖心

當我直接問瑪莉亞她是如何養育出這麼樂於助人的孩子時,她的介紹讓我聯想到學步兒童的概念,沒錯,我說的是年紀在一到四歲之間,笨手笨腳、牙牙學語、走路像喝醉一般的孩子,我們往往將這一群迷你人類與「可怕」一詞聯想在一起,而非「樂於助人」。

 

瑪莉亞表示,這些笨拙的小小人類是培養樂於助人的關鍵對象,為了解說其中的涵義,她以最小的女兒亞莉克莎為例。

「無論我在做什麼,亞莉克莎也想照著做,」瑪莉亞說道,「當我製作玉米餅時,如果不讓她跟著做,亞莉克莎就會開始哭;然後一直想要拿掃把去掃地。」

「妳怎麼回應她?」我詢問道。

「我讓她自己做玉米餅,也給她掃把去掃地。」瑪莉亞回答道。

「她真的開始掃地,而且沒有弄得亂七八糟嗎?」

「那不重要,她想以某種方式幫忙,所以我放手讓她做。」瑪莉亞陳述道,她坐在吊床,雙手交疊放在腿上。

 

「每當她想幫忙的時候,妳都會如她所願嗎?」我仍然無法理解,於是繼續問道,「即使她把事情搞得一團糟也無所謂嗎?」

「是的,這就是教育孩子的關鍵。」

如果你觀察過全世界的家庭,無論是在尤卡坦半島種植玉米,在坦尚尼亞獵捕斑馬,還是在矽谷寫書,他們的幼兒都有兩個共同特徵,第一是容易耍脾氣,沒錯,民族誌的紀錄顯示,無論你居處何處,幼兒發脾氣幾乎是不可避免的,但第二個共通點更令人驚訝,竟然是樂於助人。

每個地方的幼兒都渴望幫助他人,甚至是極度渴望。

幼童是天生的助手,他們渴求進入某個區域,並且「全部由他們自己」完成工作,廚房需要掃地嗎?洗盤子嗎?還是打個雞蛋?不用擔心,兒童服務團隊會迅速地出現在那裡,小心!他們來了。

在一項研究中,二十個月大的孩子實際上再也不需要新玩具,而是會越過房間幫大人從地板上撿起東西,沒有人需要向小孩提出幫忙的請求,他們也不需要因為幫忙而獲得獎勵,研究發現,如果孩子後來因此獲得一個玩具,他們再次幫忙的可能性就會降低。從現在起,培養小孩子的自發助人吧!

沒有人確切地了解為什麼蹣跚學步的兒童會如此積極地提供幫助,也沒人知道為什麼獎勵似乎會減少這種衝動,但這可能源自於他們強烈地希望和家人在一起,並且與父母、手足以及其他照顧者建立關係。

 

「我認為這一點非常關鍵,」瓜達拉哈拉耶穌會大學(ITESO University)的心理學家蕾貝卡.梅赫亞—阿勞茲(Rebeca Mejía-Arauz)表示,「與其他人一起做事會讓他們感到快樂,對於他們的情感發展至關重要。」

當我在尤卡坦拜訪瑪莉亞時,她也強調了這一點:「當孩子還小的時候,他們喜歡嘗試母親正在做的事情,亞莉克莎喜歡和媽媽一起玩她的玩具和洋娃娃。」

換句話說,世界上每個幼兒一出生時就具備了培養自發助人必需的全部要素,即使在美國也是如此,不同之處在於父母如何對待他們孩子的助人天分,而這種差異至關重要,很可能會決定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是否持續自願提供幫助,或是「隨著年齡增長而放棄這種本能」,蕾貝卡說道。

包含我在內,許多具有西方背景的父母經常斷然拒絕幼童提供的幫助,我的意思是,我們面對現實吧,小孩可能想要幫忙,但他們不太能給予實質的幫助,我知道蘿西肯定不是很好的助手,她是一臺破壞機器,她的參與會拖累我做家事的速度,留下一團混亂給我清理,所以我寧願她在客廳裡玩耍,或者當我打掃廚房時在旁邊的地板上畫畫,這樣至少我不會孤單。

蕾貝卡告訴我:「我們遇到許多媽媽都坦言:『我需要迅速地完成家務,如果我的小孩試圖幫忙,他會把事情弄得一團糟,所以我寧願自己做,也不想讓他們幫忙。』」在多數情況下,具有西方背景的父母在處理家務的時候,會告訴他們的孩子去別處玩,或者給他們的孩子看影片,仔細想想就會發現,我們一直在教育小孩不用關注外界、不要提供幫助,告訴他們「這些家事不適合你」,在沒有注意到這一點的情形之下,我們扼殺了幼兒樂於助人的渴望,讓他們遠離有用的活動。

但是墨西哥的原住民媽媽反其道而行。「她們欣然接受小孩的幫忙,甚至要求他們來幫忙。」蕾貝卡說道,即使孩子的行為很笨拙,只要小孩真的從父母那裡搶過器具來接手工作(聽起來是不是很熟悉?)父母仍然會屈服於孩子,讓他練習這項任務。

 

舉個例子,在墨西哥西北部的一個馬薩瓦(Mazahua)社區,有一個兩歲的幼兒渴望幫她的媽媽開墾玉米田。

媽媽先替菜園除草,她的女兒馬上開始模仿母親的行為,這個蹣跚學步的兒童接著要求獨自完成這項工作,母親同意讓她負責並且在一旁等待,過沒多久,女孩便完全接手母親的工作,當媽媽試圖重新加入時,女孩提出抗議並請求允許她這樣做,全靠她自己!再一次,媽媽屈服於這個嬌小且專橫的人類。

蘿西經常出現這樣的行為,她想搶走我的工作。當我早上要炒蛋時,她會抓住叉子;當我為了準備晚餐在切洋蔥時,她想抓住刀子;當我打算餵狗時,她會拿起狗碗;在我掃地時改抓掃帚;在我寫作時搶走筆電(然後盡她所能地快速敲打每個按鍵)。

通常我會像小時候父母對待我的方式,回應她的搶奪:推開她肥嘟嘟的小手,接著說一些譴責的話,例如「不要搶我的東西!」然後我將她的行動或行為解釋為命令和控制,甚至在腦海中聽見我媽媽的聲音說:「她想要控制妳,麥凱琳。」

 

但許多原住民父母很高興有這種愛搶事情做的小孩跳進來幫忙,他們很開心見到蹣跚學步的孩子採取主動,並且將小孩的咄咄逼人解釋為渴望為家庭做出貢獻,唯一的問題是孩子太小,一開始不知道如何以最好的辦法提供幫助,其實孩子只需要學習。「有一位媽媽告訴我們:『我年幼的孩子洗碗時,剛開始會把水濺得到處都是,但我依然允許兒子繼續洗碗,唯有如此他才能學習。』」蕾貝卡描述道,當時她採訪瓜達拉哈拉的納瓦族媽媽。

這些父母將這種混亂視為一種投資,如果你持續鼓勵現在真的很想洗碗的笨小孩,隨著歲月的增長,他會變成一個能幹的九歲孩子,而且仍然願意幫忙,如此真的可以有所作為。

「舉例來說,我和一個從事肉品生意的家庭進行對談,」蕾貝卡進一步說明,其中一個兒子很早就對料理豬肉產生興趣,「母親做飯時會抱著這個孩子,」有時候,她甚至會讓兒子將料理好的食物盛起來放到盤子上,「她說這樣其實很危險,因為他可能會被燙傷,她向我坦承:『我會小心看著他。』」但是經年累月,這個男孩對家族生意的能力和興趣越來越明顯,當他九歲的時候,已經在家族企業負責重要的工作,「他甚至可以屠宰動物。」蕾貝卡補充道。

在此必須事先說明一些限制條件,父母不會接受孩子每一次提供的幫助,或者說莫可奈何地讓孩子做任何他們想做的事;如果任務對孩子來說太難,父母可能會忽略孩子的請求,或者將任務拆解成更小、更可行的次級任務;如果小孩開始浪費寶貴的資源,父母會引導孩子提高生產力,否則就請他們離開。

 

在墨西哥恰帕斯州(Chiapas)的一個馬雅社區,父母會故意拒絕年幼孩子給予協助的提議,以增加他們對這項任務的動力。例如,一個兩歲的男孩貝托想要幫他的爸爸安裝水泥地板,這項工作對於蹣跚學步的小孩來說過於艱難,起初爸爸無視貝托想要參與的請求,然後告訴男孩,他還需要再等一年才有能力接受這個工作,這種委婉的拒絕激發了男孩更想參與的渴望,最後男孩抓起一個工具並開始打磨水泥,爸爸看到男孩如此積極,便很高興地露出微笑,然後他仔細地觀察貝托,適時地提出簡單的修正,例如「寶貝,不是那樣。」;當貝托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一腳踩進濕軟的水泥時,父親會描述男孩做錯什麼,「寶貝,嘿,你踩到了水泥……,這樣會毀了它。」接著他藉口媽媽正在找他,結束了貝托的首次參與。

從很小的時候開始,孩子們就開始學習並實踐他們在家庭中的角色,將年幼的孩子納入一項任務中,實際上是在告訴孩子:「你是這個家庭中的一名工作成員,應該盡你所能給予幫助和貢獻。」

心理學家一致認為,年幼的孩子給予家庭的幫助越多,即使是從蹣跚學步的時候開始,他們越有可能成長為一名樂於助人的青少年,做家務事對他們來說會變成很自然的事情,早期參與家務可以讓孩子走上一條引導他們在日後生活中自願提供幫助的軌跡,改變他們在家庭和社區中的角色,使他們成為負責任、有貢獻的成員。

反過來說,如果你一直勸阻孩子不要幫忙,他們會認為自己在這個家庭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不是玩樂就是走開,換言之,如果你不斷地告訴小孩:「不,你不能參與這件家務事。」孩子到最後會相信你,然後再也不想幫忙,孩子們會理解成:幫助他人並不是他們的責任。

作者簡介|麥克蓮・杜克萊夫(Michaeleen Doucleff)

畢業於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擁有科學專業背景,曾擔任《細胞》期刊編輯,現為美國公共廣播電台(NPR)的科學線記者,長期關注健康科學相關議題。曾於NPR發表的幾篇教養相關文章,包括〈因紐特人如何教會孩子控制脾氣〉和〈怎麼讓孩子主動作家務:馬雅教養法真的有用嗎?〉等,獲得劇烈迴響,連前美國總統柯林頓之女──雀兒喜.柯林頓(Chelsea Victoria Clinton)都是她的粉絲。

*本文摘自商周出版《自然教養》,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文山附幼 的頭像
    文山附幼

    文山附幼@孩子的探索樂園

    文山附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