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3要,消弭手足計較與爭競

「弟弟的果汁比較多,不公平!」、「媽媽偏心,每次都只罵我,不罵妹妹!」⋯⋯手足間層出不窮的計較,讓不少父母既心煩又苦惱。諮商心理師分享,如何透過「一不三要」,看懂孩子計較與爭競背後的渴望和需求。

 

1不3要,消弭手足計較與爭競

shutterstock

文|鄭翔好(諮商心理師)

手足愛計較、爭競,讓你心累了嗎?

「弟弟的果汁比較多,不公平!」、「媽媽偏心,每次都只罵我,不罵妹妹!」、「哥哥可以買點心,我也要!」……手足間層不出窮的計較、抱怨不公平,讓不少父母既心煩又苦惱。

手足間什麼都能比,舉凡:我比你高、我跑得比較快、我力氣比你大、我比較聰明、我最會爬,甚至會出現「哈哈哈!弟弟,你跑好慢」、「妹妹,你畫的好爛」、「哥哥是北七」、「姐姐是大胖子」等取笑與批評的話語。

看懂孩子計較與爭競背後的渴望和需求

1、我是特別的

大部分手足計較與爭競下的內心渴望是:我是特別的!渴望自己是特別的、被喜愛的,常會藉由貶抑其他手足來凸顯自己的價值,傳達出「我比你更特別」的訊息。

2、感受與父母的連結

同一對父母生的孩子,卻有不同的性情與個別的需求,但有一個共通的需求是——感受到與父母是有連結的。 

當父母和每個孩子有個別的連結,並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這會讓孩子感受到被愛、被重視、有價值的,這樣的安全感能讓孩子們將手足視為朋友,與手足發展出健康的手足關係,而不是競爭對手,手足不需要透過競爭來獲取父母的關注和愛。

如何消弭手足計較與爭競

當手足經常比較、爭競與取笑,不僅會激怒手足的情緒、傷害手足關係、甚至損傷其自尊,不能置之不理,以下方法能減少手足計較與爭競。

1、不拿手足相互比較

有些長輩或父母看似希望透過「比較」來激勵孩子不良的行為,如:「趕快,哥哥都寫好作業去玩了,你還在這裡慢吞吞!」、「喂,你是哥哥耶,你怎麼吃飯還輸你弟啊!」、「你看看,自己的東西都不收,你妹妹都可以把東西收的那麼整齊。」、「喔!你怎麼那麼笨啊!你姐姐在你這個年紀都會這些事了!」,這些言談中刻意或不自覺比較孩子的行為、表現或能力,反而會製造手足敵對的狀態,被負面比較的孩子會覺得挫敗,認為自己是失敗者。

2、每次只將焦點放在一個孩子身上

當父母要處理孩子的問題與行為時,僅需要把焦點放在這位孩子當時的情況、要討論的言行舉止,不需要把其他手足的表現拉進來比較,或以其他手足行為當作標準。如:「弟弟,我們要出門了,請你把客廳的玩具收好,你完成後,請通知媽咪來檢查是否過關?」負面的比較則是:「弟弟,你還不趕去快收玩具,你看哥哥收得又快又好,等一下哥哥可以跟我們出去,你要留守在家嗎?」反而造成負面效果。

3、與每個孩子有一對一的「親子約會時間」

當父母願意分別時間,安排與每個孩子一對一的「親子約會時間」,並專注陪伴孩子,沒有其他事物、家庭成員、手機或工作干擾,這段親子的特殊時光能讓彼此的心靈充滿關注與愛,與孩子的情感產生個別的連結。

如果我們也真誠表達出「期待」與孩子的約會時間,如:「我好喜歡跟你一起約會的時間」、「能夠跟你一起約會,我好開心」,更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被重視、被愛且被珍惜,增強孩子的歸屬感。

親子約會時間的安排,可事先和孩子一起討論與規劃,找出親子都喜歡的事,或是孩子特別希望你能陪伴他一起做的事,如:爸爸帶喜歡棒球的弟弟去看球賽,媽媽陪熱愛美食的哥哥一起動手做料理等。 

4、時常肯定孩子的價值

父母可透過邀請孩子協助家庭事務,當孩子有貢獻時,會感到自己擁有能力、歸屬感與自我價值。找到機會就可和孩子說:「我需要你的幫忙」,確保孩子知道,你有多麼感謝他的協助。並讓孩子知道每個人生來都是獨特、重要且有價值的,不會因為他們的表現或成所影響。

當孩子經驗到父母接納他本來的樣子,孩子也會感受到自己被深愛著、在家裡是特別的,不需要透過貶抑別人來提升自我價值,也會更接納與喜歡自己。

消弭手足計較與爭競,不僅是清理手足關係中的雜草,更有益於孩子發展正向情緒與健康的手足關係。

 

(責任編輯:林胤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文山附幼 的頭像
    文山附幼

    文山附幼@孩子的探索樂園

    文山附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